基隆港港內東側原本有著一排沙灘,由北到南分別是大沙灣、二沙灣、三沙灣。老媽曾經跟我說過,她幼時還曾在「大沙灣海水浴場」戲水。然而這排沙灘因應基隆港擴建,大沙灣和二沙灣已築成散裝碼頭 (小型船渠) 與貨櫃碼頭,三沙灣則築成雜貨碼頭。
由於這排沙灘正對的基隆港港口,再加上沙灘地形利於登陸,至少在清治1841年前,已於二沙灣周邊築有砲台。鴉片戰爭時 (1841年),英國軍艦於基隆港被清兵擊退。但1884年清(中)法戰爭期間,二沙灣砲台被法軍炸毀,基隆港甚至一度失守。戰後劉銘傳鑑於基隆港戰略地位重要,約於1885年 (之後),在二沙灣旁山丘另建新式砲台,並聘德國人監工,仿造西法築砲台於山丘上,也就是目前二沙灣砲台現址。
|
二沙灣砲台的中式城門 |
基隆市目前有三個遺址列為國定古蹟,且三個國定古蹟皆為砲台 (基隆就是砲台多),分別是二沙灣、大武崙、槓子寮砲台。其中大武崙、槓子寮砲台位在基隆港外緣左、右兩側,打擊火力集中在基隆港兩側灣澳,屬基隆港防線延伸。而二沙灣則位在基隆港內,且"正對"著基隆"港口",屬基隆港海上防線第一排。
|
二沙灣砲台正對基隆港港口 |
|
園區陳列仿製古砲 |
但下文依照古時砲台編制,先介紹「營盤區」,續介紹「砲座區」的北砲台與東砲台。
《二沙灣砲台-營盤區》
|
營盤區後大石階 |
|
走上大石階可抵「砲座區」 |
《二沙灣砲台-北砲台》
北砲台目前陳列兩座仿古砲,古砲前 (機槍陣地) 有一展望點,從展望點往基隆港口方向遠眺,港口左邊三根煙囪是「
協和火力發電廠」與「
白米甕砲台」,港口右邊的造船廠則位在和平島 (舊稱社寮島)。而二沙灣砲台與基隆港左、右兩側的
白米甕砲台與社寮砲台(和平島),三個砲台互為犄角,在基隆港口形成鐵三角防禦網扼守基隆港。
|
二沙灣砲台正對著基隆港港口 (請點擊看全圖)
|
|
港西的貨櫃碼頭與協和火力發電廠 |
|
港東的和平島 (舊稱社寮島) 與基隆嶼 |
北砲台設有一座砲基、一個機槍陣地,砲台除了扼守基隆港外海口門,亦可旋砲回擊基隆港市區,以防敵軍側擊。
|
北砲台與彈藥庫 |
|
北砲台陳列兩座仿古砲 |
砲座區的彈藥庫為石砌並崁入地下,牆面採用回字設計,外側上方牆緣設計有石雨庇,正對砲台牆面設有小拱窗,以便於傳遞砲彈。
|
北砲台回字形彈藥庫 |
北砲台週邊有一古井,由亂石堆砌,可能是砲座區消防用水源。
|
北砲台週邊的古井 |
從大石階走進砲座區,可以透過步道接到北砲台與東砲台,北、東兩砲台亦可沿著山丘稜線互通。
|
可以沿著山丘稜線從北砲台走到東砲台 |
《二沙灣砲台-東砲台》
東砲台共有兩個砲基,其中一座砲基陳列一仿造的阿姆斯壯後膛鋼砲,當年配置的新式後膛鋼砲已不復見。
|
三座古墓 |
|
古墓解說牌 |
基隆港屬天然良港,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具戰略位置,並歷經鴉片戰爭與清(中)法戰爭。
從大航海時代開始,基隆港週邊累積建置的砲台超過10個以上,但若從中只選擇一座砲台代表基隆,大概就是二沙灣砲台莫數了。而二沙灣砲台亦是基隆市第一個收編的國定古蹟(1983年),再加上鄰近基隆中正公園,串聯成風景面。通常第一次來基隆的旅客,我也會推薦走訪二砂灣砲台。
劉銘傳在清(中)法戰爭後,在澎湖、基隆、淡水、安平及旗後等地添建多座砲台,但現存於基隆的砲台多為「高地砲台」,與同時期在淡水、澎湖等地所建造的「平地式砲台」形制不同,基隆的砲台依照地形展現了優勢的戰術,且因應防守功能均面對著海濱或要地,在基隆走訪砲台除了從遺址懷古外,還有著看海賞景的好展望。
留言
張貼留言